2006年春晚,一曲《吉祥三宝》如草原清风般吹进千家万户。

舞台上,蒙古族音乐人布仁巴雅尔、妻子乌日娜与侄女英格玛组成的“临时家庭”,
用童真问答与悠扬旋律勾勒出草原生活的温暖图景。

然而18年过去,这个曾被全国观众熟知的“音乐家庭”,已悄然历经命运的重构——父亲猝然离世,女儿远嫁异国,母亲独守故土,
唯有歌声与回忆仍在时光中流淌。
布仁巴雅尔的一生,始终与草原血脉相连,他18岁考入内蒙古艺术学校后,与鄂温克族姑娘乌日娜因音乐结缘,
两人从排练厅的默契配合到书信传情的异地恋,最终在1990年步入婚姻殿堂。
尽管婚后挤在15平方米的小屋,为省钱步行买菜、拍打旧电视,
但布仁始终以音乐滋养家庭——女儿诺尔曼3岁生日时,
他将父女间关于“太阳”“月亮”的童真对话谱成《吉祥三宝》,作为送给女儿的礼物。

2005年,这首承载着草原父爱的歌曲被收录进布仁的首张专辑《天边》,次年登上春晚后迅速火遍全国。
然而命运在2018年9月19日戛然而止:58岁的布仁因心肌梗塞突发,在家中猝然离世。
追悼会上,乌日娜与孩子们泣不成声,这位曾用歌声传递温暖的音乐人,最终化作草原上的一缕风。

丈夫离世后,乌日娜的世界一度被孤独填满。
这位曾与布仁并肩作战的音乐教育者,在中央民族大学任教数十年,培养了乌兰图雅等知名歌手。
丧夫后的三个月里,她推掉所有演出,沉浸在悲痛中。
但草原儿女的坚韧最终让她重新站上舞台——她将思念化作歌声,
在原创音乐会上与女儿诺尔曼同台演绎,用音乐延续与丈夫的精神对话。
后来,诺尔曼与相识多年的韩国歌手步入婚姻,次年在首尔诞下女儿。

如今65岁的乌日娜,生活节奏依然与音乐紧密交织。
她独居北京,却并不孤单:养子乌达木(早年收养的孤儿)常携家人探望,侄女英格玛也带着儿子与她团聚。
2025年鄂温克音乐会上,乌日娜登台演唱时,台下英格玛抱着孩子随节奏摇摆,
这一幕仿佛时光倒流,让观众看见“吉祥三宝”精神的延续。
18年间,“吉祥三宝”从春晚顶流回归平凡生活,却以另一种形式完成着生命的传承。
命运或许拆散了舞台上的“临时家庭”,却让爱与音乐在更广阔的时空里生根发芽。
正如布仁生前所说:“音乐是草原的魂,只要歌声在,家就在。”
当《吉祥三宝》的旋律再次响起,我们听到的不仅是童真问答,更是一个家庭用生命书写的、关于坚守与传承的草原史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