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门
2025年10月28日,香港演员许绍雄离世,享年76岁。

许绍雄在香港影视界,并非什么大人物,一直以饰演各类配角闻名,但他本人却实打实的名门之后,出身“广州第一家族”——高第街许氏家族。
这个家族,祖籍广东汕头,最早发家的是许拜庭(1772—1846),广州四大盐商之一,也是他在广州高第街置办下一大片宅地,最终形成了著名的许家聚集区——“许地”。

许家名人辈出。比如,慈禧宠臣、官至一品的许应骙,辛亥革命元老、孙中山先生的心腹之一、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中山大学校长、教育家许崇清,革命烈士许卓,秘密战线工作者、航空专家许锡缵,以及鲁迅夫人许广平等。
许绍雄是鲁迅的侄孙,鲁迅不喜欢后人借着亲属的名气生活,他在遗嘱里曾提到,“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许绍雄很少提及自己的豪门出身,所以一直到现在,网上也搜索不到许绍雄的父亲是谁。原因,可能是许绍雄本人比较低调,不愿意多说,也可能是他们家确属名门没错,可那已经是相当久远的事,到他父亲乃至爷爷这辈,实际已经得不到太多的名门荫庇。
许绍雄父亲的真名叫许锡功,名不见经传——我是看了《广州高第街许氏家族》一书才知道的,里面有一张许家的族谱图。
根据该族谱图,“许地”的缔造者许拜庭,一共十个儿子,其中许绍雄所在的这一支,是许拜庭的第四子许辉恒的后代,许辉恒只有一个独子许应霖,许应霖有五子,其中第二个儿子许炳权生有一子叫许崇安,许崇安有三子,其中二儿子就是许锡功。
这一支,好像没出过什么知名的大人物。
鲁迅夫人许广平,隶属许拜庭的第三个儿子许祚光一支,辈分属于许绍雄爷爷那一辈,所以许绍雄应该称她姑奶奶。许广平的长孙、周海婴的儿子周令飞,出生于1953年,跟许绍雄是平辈,两人过去见过面,是真正的表兄弟。这次许绍雄过世,周令飞还发了唁电。

许绍雄说过:“‘大树有枯枝、族大就有乞儿’,而我既是枯枝也是乞儿。”从这话来看,他是一个活得非常通透的人。大家都说他出身望族名门,但他清楚,这东西除了讲出去有个记忆点外,真没其他实质性好处。
许绍雄出生于1948年11月4日,出生地为香港。网络上的资料说他父亲经营玉石店,家境优渥,在港粤两地都有分店,中学毕业后,他还帮家里打理过玉石店生意。
1岁时,他跟着妈妈回广州高第街“许地”生活了近10年,1958年才又回香港定居。1971年,TVB首期艺员训练班于举办,许绍雄借此机会踏入演艺圈,自此开启了一辈子“绿叶王”的演员生涯。

这里面,有几个很有意思的点。许绍雄跟他妈妈回广州定居那一年,正好是1949年,即新中国成立那年。所以许绍雄的童年,是在社会主义新中国长大的。
据他回忆,他小时候家里还有很多皇宫里的珍贵饰物当玩具,包括香囊、紫金砂和玉如意之类的宝贝。
但老实说,不知道是不是他的记忆有误?因为众所周知,其实从1950年代初起,内地就已经开始了公有制改造,“许地”的诸多重要家族建筑,比如祠堂、家庙等都被改作他用。
例如,“拜庭许大夫家庙”在1950年代初被借作临时托儿所,1958年被越秀区教育局征用为小学校舍,后又成为离退休教职工活动中心,直至2017年才闲置下来,许拜庭的长子、抗英英雄许祥光的故居则一度被用作仓库,乃至许广平、许应骙的故居,也因长期缺乏维护,遭严重损毁,或被居民改建、出租。
总之,那时候越是富裕的家族,越是不敢露财,许绍雄的父亲的玉石店内地分店,估计也早就“公私合营”,哪里还敢把“皇宫里的珍贵饰物”当玩具?
许绍雄和他妈妈是1958年重回香港定居的,这倒是有可能,但值得注意,1958年去香港已经有点困难,原因是,自1951年开始,广东省政府下令封锁深圳河口,私自进入边境线会被视为”叛国投敌”,有荷枪实弹的警察随时巡查,戒备非常严。
当然,这也挡不住大量的偷渡客,截至1980年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因为当时香港经济起飞,急需大量廉价劳动力,港英政府对逃港者相对宽容,而内地这边有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卡那么死。
比如张爱玲,就是在1952年以“去香港大学完成被战事耽误的学业”为由顺利抵达香港的——她出罗湖口岸时,出示的证件写着笔名“梁京”。面容严肃的女检察员接过证件,一眼识破,“梁京,你就是作家张爱玲”?但女检察员并未刁难她,笑了笑,转头就对后面排队的人说:“下一位。”
许绍雄和他妈妈1958年具体是如何去的香港,这就不得而知了,但他和妈妈作为名门望族的一份子,那时候在内地想必过得并不如意吧?
1970年代初,许绍雄刚进入职场没几年,就开着奔驰去上班,因此获得一个”Benz雄”的名号。可见去了香港,他们家的生活就好多了。那时候奔驰在香港还属于奢侈品,普通艺人难以负担,他能开上,多半得益于他父亲在香港的玉石生意。
但往后余生,他在香港摸爬滚打,“绿”了一辈子,至70余岁工作不止,似乎从没有想过做豪门公子哥。

职业
聊香港的“绿叶”演员,一般都会聊到他们非常敬业、本分和职业化。观众对他们的印象,是他们几乎会出现在每一部熟悉的电视剧里,戏份不多,角色也未必重要,但主打一个“脸熟”。所以很多香港“绿叶”演员,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只要一看到他那张脸,你就可能会说:哦,原来是他。
许绍雄也是如此,从1974年参演首部电影《鬼马双星》,饰演“小迷糊”,开启配角生涯,到1983年在《射雕英雄传》中饰演妙手书生朱聪,成为内地观众熟知的早期角色之一,到1999年在《暗战》中饰演黄启法,提名第19届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再到2014年《使徒行者》中的“欢喜哥”让他爆红,并获得TVB“最受欢迎电视男角色”奖,直至去世的2025年,他一直活跃在荧幕,就没“下过线”。

但对我来说,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角色,是《笑看风云》这部电视剧中“包赞”一角。在里面,他非常成功地诠释了一个香港家庭男主窝囊、小气、贪财、好色、胆怯但偶尔也温柔、心慈的复杂多面。
我一直以为,香港固然有“黄天”、“包文龙”这样的英俊又多金的大人物,但恐怕还是像“包赞”这样的普通人占多数,所以许绍雄、麦长青、苑琼丹、郑则仕和吴孟达这类配角诠释的小人物,才是我心目中最正宗的“港味”。

很多人都知道香港“绿叶”演员颇为敬业,但并不一定知道他们背后的辛酸。
香港的电视台、电影公司10个手指头数的过来,就那么几家,圈子就那么大,市场容量有限,而演员又密集,有时候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敬业可能没饭吃”的现实压力摆在那儿。尤其对于选择面相对较小的配角演员来说,更是需要放低身段、放平心态,以一种非常职业化的姿态面对工作。
实际上在香港,就算梁朝伟、刘德华这样的大明星,也是不敢胡来的,一旦被人贴上不敬业、爱迟到、脾气差或耍大牌等标签,可能会比“演技差”这事更要命。
演员在一个逼仄的环境里,想不敬业也难,同样,想拿高薪也难,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直到今天,TVB还能坚持固定工资制,而且底薪给得特别低。
比如,新人底薪,据说仅5000-8000港元;普通艺人,月薪约12000港元,按工作时长发工资,做不够show不能拿全部工资;三线艺人,底薪更是只有440港元,比跑龙套好不了多少。
——考虑到香港物价,香港多数演员的生活是很困难的。
佘诗曼、林峯和邓萃雯这类一线艺人收入好点,每集电视剧能拿到5-8万港币不等。
TVB“绿叶”演员就要差很多了,就差不多相当于普通艺人,据说日结薪酬为200-500港币,月收入6000-15000港币,就算是“老戏骨”也不高。
今年早些时候,TVB老戏骨、曾在《神雕侠侣》中扮演霍都王子的鲁振顺抱怨,他的月薪只有1.8万港元,按每天工作10小时计算,时薪仅约32港元,低于洗碗工的40港元。TVB总经理曾志伟冷血回应:“艺人行业本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大家觉得需要离开就离开。”

尤其最近一些年,因为受到网络、短视频和内地、国外影视剧的激烈竞争,像TVB这种老牌电视台的收入大不如前,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其广告收入暴跌了60%,2023年经典IP《笑傲江湖》收视率不足鼎盛时期的1/3。
以至于,很多“老戏骨”被迫转行,或者转战内地,比如有的在佛山夜市摆摊卖鸡爪,有的在茶餐厅当服务员,也有开网约车的,还有去做英文补习老师的,还有在内地短视频平台带货做直播的——有些做得还真不错,赚的估计比以前做演员多多了。
所以很多人说,香港演员没有架子,跟普通劳动者无异。但其实不如反过来说,他们敢有架子吗?有一份工打就已经不错,也正是这种巨大的职业压力,逼着他们不敬业都不行。
——反观内地某些演员,显然,还是因为收入虚高,才那么不可一世、前呼后拥,但凡收入低的、在泰山陪爬的,都能学会敬业。
具体到许绍雄,也是一样,向来以敬业、朴素著称。上世纪70年代,他加入TVB艺员训练班时,月薪仅500港元,超额工作才能获得900港元。作为正式演员以后,虽然贵为“黄金绿叶”,但薪酬还是长期偏低,他曾经透露,上世纪90年代,他的单集片酬为数千港元,月收入不足2万港元。
一直到1999年,他凭借电影《暗战》提名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后,片酬才有所上升,单部电影收入达到数10万港元。2014年,他参演的《使徒行者》在内地爆红,其内地商演和代言费激增,单场活动报价超10万人民币。
——一直到他去世前数年,他还在内地参加各类综艺,比如2022年《无限超越班》,单集片酬约8-10万元人民币,但仍需履行TVB合约,固定月薪约2-3万港元。
所以说起来,别看许绍雄是内地观众很熟悉的香港“老戏骨”,可他也是2000年,即他快50岁后,演员收入才有所提高,以前都是长期拿固定低薪酬的“绿叶演员”。所以他曾多次表示:“演戏是爱好,不是谋生手段。”
那这就有个问题,在物价高昂的香港,此前数十年长期低薪酬的许绍雄靠什么活下来呢?

投资
从许绍雄刚入行就开奔驰上班这事来看,他的父亲玉石店的生意应该是赚了不少钱的,给他留下了相当丰厚的家财。虽然每次说起这事,他总说当时是分期付款买的二手车,但要知道,那时候香港奔驰车都没现货的,要买就得等一年半载,他能随时看见了就下单,本就说明他们家很不一般了。
有一个说法是他们父亲实际是开金店的,只不过平时也卖一些玉石,而且他父亲虽然是家族里的旁系,但也有不少的家族遗产,据说祖上给他留下了一对慈禧赏的夜明珠耳环,这对耳环就足以买下湾仔整条街。
这件事,不知道真假。总的来说,许绍雄的家境肯定差不了。但家境再好,能靠这个吃一辈子吗,估计也不太现实吧?
上世纪70年代,1000块港币不到的配角月薪,他都能干下去,说明他也没有完全靠家里。但不靠家里,自己的薪水又不多,难道真的靠爱发电?当然是不可能的。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许绍雄除了是一个优秀的演员,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投资达人。
有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他透露,早在2004年,他就买入了不少腾讯的股票,并一直持有到现在。
众所周知,腾讯是2004年6月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所以算起来,许绍雄是最早买入腾讯股票的那批股民了,可见其眼光非常毒辣,而且一直持有到现在,说明他对经济趋势的判断也非常准确。
2004年,腾讯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发行价为每股3.7港元,而现在腾讯的股价是645港元左右,上涨了约174倍,如果是分红再投资,涨幅更是能高达约1476倍。
许绍雄没有透露当时投资了多少本金,也没有说他中途有没有减持,但肯定赚了不少,有说是赚取了数千万港元。但无论多少,这都已经足以说明他的投资眼光非常不错。
——至少,比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强。
1999年,李泽楷通过盈科数码动力向腾讯投资220万美元。获得了腾讯20%的股份。2001年,李泽楷将这20%的股份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南非的MIH集团,获得约6倍回报,但如果他当时没有出售这部分股份,这部分股份价值将超过5000亿港元,比李嘉诚现在的总身家(约2909.4亿港元)还要多。
除了涉足股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许绍雄就开始涉足房地产投资。他曾经买下一栋位于香港西贡区的清水湾半岛上豪宅作为私人会所,经常约朋友来聚会、打牌、唱歌和烧烤。这栋豪宅占地约1.5万平方尺,拥有无敌海景和私人泳池,价值1.2亿港币。
最绝的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中,许绍雄果断出手,以1.8亿港币的价格卖掉了这座豪宅,纯赚6000万港币。
他后来自谦地说:“我当时觉得房价已经到了顶峰,而且我也不常去那里玩了,就想把它卖掉。没想到后来房价又涨了很多,不过我也不后悔,因为我已经赚了不少钱了。”
另外,他还在北京买下过一套价值3000万人民币的豪华公寓,长期租给一家外国公司收取租金,做包租公。
他在新加坡也曾多次购置物业,从2000多万港币到5000多万港币不等。网上流传着他们家一栋4000尺的新加坡豪宅,其实那是他买给独生女儿的婚房。他还在附近给他女儿买了一个1600多尺的商铺,给她开咖啡店用。
对了,他对这个女儿是真的非常疼爱。2023年12月,他的女儿出嫁,他分别在新加坡和香港都置办了酒席,香港这边是在马会办的,新加坡那边是在富丽墩海湾酒店办的,合计摆了60桌,总花费超过600万港币。
他女儿在新加坡一家银行工作,年薪超过百万元港币。但为了支持女儿创业,他总共为其开设了三家餐饮店,包括两家咖啡店,一家港式茶餐厅,总投资额约700万港币。但目前除了一家位于新加坡大型购物商场的咖啡店外,其他都关门了,似乎没怎么赚钱。许绍雄倒是看得很开,表示“生意有赚有亏”,可以接受。
再有,许绍雄和好友梁家辉合伙开过一家餐厅,名为“欢喜冤家”,这家餐厅以粤菜为主,还提供各种小吃和甜品。一度是港星聚会据点之一。
他还跟演员黄子华一起开过一个专门针对新加坡国际学校学生的补习社。这家补习社是真的连亏了四年。到了第四年,许绍雄跟黄子华说,有一个家长想入股,问黄有没有意愿把股票卖给这位家长,黄答应了。后来许坦诚,哪有什么家长入股,是他不好意思让朋友亏,自己含泪买下所有的股份。
从这事可以看出来,许绍雄对朋友是真够意思。这也就难怪他在香港演艺圈的人缘会那么好了。其中佘诗曼更是把他当父亲。许绍雄是在香港的养和医院去世的,据说当天大半个香港的影星都来了,为的就是见他最后一面。——这家医院在香港很有名,金庸、蔡澜、何鸿燊、梅艳芳都是在这家医院走的。
从另外一面来说,许绍雄能慷慨地Cover朋友的损失,也说明他的财力相当雄厚。有媒体估计,许绍雄的总资产规模超过3亿港币,是名副其实的亿万富豪。
我们前面说过,由于收入下降,许多香港“绿叶”演员都被迫转行了。有3亿身家的许绍雄,在一众香港“绿叶”演员当中应该非常罕见,甚至可以说是独一份的。
和他比较类似的另外一个“绿叶”演员可能就属陈百祥,他早年投资赛马与马场生意,曾单匹马获利超千万港元,他还开设酒吧及制作公司,利用人脉资源承接商业活动,所以身家也应该不菲,但可能比不了许绍雄。
香港的演员做“副业”、搞投资的很多,但真正成功的很少,失败的案例倒很多。比如“肥猫”郑则仕,中年后炒股亏了8000万,被迫卖房,晚年生活拮据。还有著名的钟镇涛,1996年借款1.54亿港元炒房,遭遇1997年亚洲的金融危机,负债2.5亿港元,最终申请个人破产。

刘德华上世纪90年代也曾兴冲冲投资电影,亏了4000多万港币,好在他的名气大,通过疯狂接拍电影,很快就赚回来了。不过最近一些年,华仔又开始玩投资了,2024年他投资的三部电影《红毯先生》《危机航线》《焚城》,以及2025年投资的《猎金游戏》,好像也都亏了,他个人具体亏损金额不是太清楚,但应该不至于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伤筋动骨。
这些演员的投资,都有个共性,即他们都是在自己行业走向衰退,或者不满足于个人职业发展,而在中年选择冒险的。但从实际的结果来看,真正能像许绍雄那样精准踩中时代脉搏、赢多亏少,进而实现财务自由,甚至赢得亿万身家的,极少。
这也说明,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见识,还是别瞎投资了。尤其中年人,过度自信,吃亏踩坑得多。
尾声
相对于蔡澜、金庸和倪匡这些香港文化名人的离去,许绍雄、吴孟达等香港配角演员的离世,似乎更能让我体会到“我们熟悉的世界正在一块一块剥落”的感觉。原因是我觉得,许绍雄、吴孟达这类配角演员,更有生活气,更有人味,是真的我很“熟悉的世界”。
再以许绍雄为例。尽管他已有亿万身家,可他始终没有放弃钟爱的演艺事业,关键为人始终低调、务实而谦和。
综艺导演吴彤撰文回忆说,他来内地录节目,即使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也总是只身一人来,身边从不见半个助理,更没有内地演员那种前呼后拥的排场。午餐时间,一盘番茄炒蛋配米饭也就够了。有人在节目里问他是否考虑退休,但他说演戏是他的寄托,“能做一点就做一点,无关钱财,也无关年龄”。
还有许绍雄新加坡的一个邻居说,他一直就是笑呵呵的,为人非常和善,有一次还在红茂桥城看见他摆摊卖蛋挞和菠萝包。
我是相信上面这些人说的,也相信许绍雄自己说的。因为香港很多演员,尤其是“绿叶”演员,确实就一直把“自我”这事放得很低,有时候干脆就彻底“隐身”了。结果是,很多时候,观众只记得他们的角色,却未必记得他们的真名。
还记得2022年,在《无限超越班》这档综艺里,63岁的车保罗作为“飞行嘉宾”短暂出现,却一度引发全民“回忆杀”:他双手合十,弯腰询问年轻演员“愿意和我这个小老头一起玩吗?”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一看见他那张脸,就立即条件反射一般想起他在《鹿鼎记》中演的“胖坨头”一角。


车保罗因为这档节目又火了一把,但那时候他正在香港一个小区做保安呢。其实早在2004年,因缺乏演出机会,TVB就不再与他续约,他一度无戏可拍,为维持生计,他做过保安、菜市场管理员、电工和维修工等。他曾说:”人终归是要吃饭的”。
2022年重新火了以后,他的社交媒体账号粉丝累积超过200万。但最近,有人看见他出现在郑州一家景区,扮演”姜子牙”等角色与游客互动。他说,这种面对面的互动表演比传统拍戏更有趣,因为“面对镜头是冰冷的,完全感觉不到对方会怎么看你,在景区跟游客一起玩,那种互动每一秒都在变”。
所以你看,这就是曾经香港最知名的”金牌配角”,即使再度翻红,即使到了退休年纪,但依旧务实、敬业和低调,从不摆谱。
曾几何时,内地以前的那些老演员不也是如此吗?只不过确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熟悉的、觉得应该如此的世界,突然就消失了,然后就来了一批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妖魔鬼怪”,他们花花绿绿、张牙舞爪,动辄千万乃至上亿的出场费,我们不知道他们演过什么角色,他们的名字却能一天天在我们眼前反复“轰炸”。
这些人,与那些我们只知角色名而不知道真名的演员相比,简直堪称截然相反的镜像世界。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像许绍雄这类香港配角演员的离去,会让我更强烈地体会到“熟悉的世界正在一块一块剥落”。
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似乎变了,名利并不再需要真才实学、勤恳苦干和热爱敬业做依托,流沙之上建万丈高楼已不是梦,虚空造牌的伎俩也算一种“本事”了。
但怎么说呢?我总觉得,人要有点真东西才会睡得更踏实一点,时间的洪流终会冲刷出真实的基底,而名利如江水只取一瓢饮,唯热爱可托付终生。
作者:肖申克,蓝钻故事主笔
部分参考资料:
1、,蓝钻故事,左页
2、告别“欢喜哥”许绍雄:“有几个角色让观众记住,就已经很成功了”,新周刊
3、吴彤发长文追忆欢喜哥许绍雄:73岁只身一人来录节目,吴彤微博
4、聊聊我的坡县邻居——“欢喜哥”许绍雄,伢伢复盘
5、《广州高第街许氏家族》,广东人民出版社,李廷贤等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