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年轻,永远说话难听。
说的就是被自己的导师吐槽长了“一副好嗓子和一个狗脑子”的——那英。


当代互联网人送名号“英子”。
从“最烦装逼的人”,到“这简直是危言耸听”,再到“五十老太怒守国门”,英子的一个又一个互联网名场面,把娱乐圈最具活人感的中女形象,立住了。

不过,相对于吐槽她“狗脑子”带来的低情商,这位芳龄58的中年少女,反而因她的真实和直率,被当代人反复爱上。(上一次让大众爱上的,还是咱78岁还精力旺盛在娱乐圈闯荡的庆奶)

01
不张嘴是故事,一张嘴都是事故
在近期热门综艺《花儿与少年7》的开场备采时,导演问那英“谁给你报的名”,她底气十足地回应:“是你们导演组找的我。”

当同行嘉宾给大家准备咖啡杯时,她大大咧咧地说:“你太懂事了,来就来嘛,你说你还花什么钱,真是的。

马思纯晕车呕吐时,她一边关心一边惋惜:“我刚给你的那点零食全吐啦?”
那英也常自知“有话直说欠妥”,试图提醒自己“刹车”,但往往刹不住。

某节目中,众人围观奥运冠军徐梦桃男朋友的照片,她前一秒还提供情绪价值:“哇~~”
不过,后一秒没忍住:“我觉得他长得真不咋地”,然后又悻悻地往回找补:“真不如你。”

可谓“主打一个成长了,但不多。”

02
“狗脑子”凭啥被喜欢?
如果把娱乐圈比作一个精心修剪的盆景园,那英大概是那棵死活不肯按造型生长的歪脖子树。
当别人在镜头前修剪枝桠、抛光自己,她倒好,直接把自己活成了野外求生实录。

可人们非但没嫌弃她“长歪了”,反而争着给她浇水。
她那所谓“狗脑子”,恰恰打破了“完美偶像”的滤镜,让她更接地气。
她会在综艺里因为记不住规则急得跺脚,也会在听到土味情话时咧嘴大笑到镜头变形。

这种“不设防”的状态,像极了身边那个总闹笑话却热心肠的闺蜜。
更妙的是,她的“不完美”恰好成了当代人的情绪解压阀。

当社会一遍遍灌输“你要优雅、要得体、要情绪稳定”时,那英却用行动告诉你:“老娘也会嘴瓢,但老娘不慌!”
这种“允许犯错”的底气,恰恰是普通人最渴望的自洽状态。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山竹型人格”,这是一种外表硬朗,内里柔软的状态。
那英就属于这种人格——外表粗糙坚硬、看起来大大咧咧,内里却极为柔软细腻。

▲和马德华上节目,自己很热,还帮着扇风
作为节目中的大姐,那英的细腻处处可见。看到张晚意晕车,她第一时间拿出果脯和精油帮忙缓解。
买下两筐番石榴,她不忘分给录制人员。发现陈数身体不适,她直接将自己测血氧的手环戴在陈数手上。

这些细节恰恰证明了:真实不等于鲁莽,直率不意味缺乏体贴。
像那英一样,保持自我的锋芒与内心的柔软,并不冲突。

03
没有什么是该做的事情
那英最颠覆传统的,是她对“社会时钟”的无视。
58岁仍在综艺里和年轻人抢零食,被调侃“中年少女”却理直气壮:“少女咋了?我心态永远18!”

这种活法,打破了“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的刻板期待。
当代人的焦虑,一半来自“比较”,另一半来自“应该”。
而那英的存在像一根戳破气球的针:她50+照样在舞台上蹦跳着唱《征服》,被晚辈调侃“英子长点心吧”却得意洋洋。

这种“反规训”的勇气让人发现:原来人生的进度条,真的可以自己拖动。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中,当年轻演员表达对30岁年龄的焦虑时,那英分享了自己的看法:“30岁对我没有压力,我一直觉得自己没长大。”
作为一个唱歌的音乐人,就应该热血澎湃。”她还鼓励演员:“你们不用担心30岁,也许你们到了45岁才会大红大紫。”

回看那英过去的发言,确实有不少看似被“狗脑子”操纵的时刻。但她可爱之处在于并不固执于错误,节目录完后,她会主动道歉。
这种知错能改、不端架子的态度,让人看到她性格中的另一面:虽然直率,但不傲慢;即使犯错,也敢作敢当。

04
好好做自己,比当“满分样本”更痛快
那英的可爱,在于她提供了一种“反焦虑”的活法:与其在标准化的模具里挤压自己,不如把人生过成开放式命题。
当你纠结“这样说是否合适”时,想想英子那个出圈的名场面表情包:“最烦装X的人!”

完美或许能赢得掌声,但真实才能收获真心。
在这个过度包装的时代,外在不怕得罪人,内里又柔软懂得照顾人,或许这就是大家喜欢她的真正原因。

我们感受到的不光是那英人格的魅力,还有女性对理想自我的重塑:真实的松弛,比刻板的“大女主”更值得追寻。
就像那英在《浪姐》获得C位后说的:“什么样的女人最美?
一定是做自己的女人,真实的做自己,我是无论什么时候都坚决不装。”
人生没有什么是“该做”的事,只有你想做的事和值得做的事。

策划:Rara 监制:Judy
排版:熊仔
审稿:言安堂研究院
本文由言安堂内容团队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支持原创,抄袭可耻,转载请联系
本期互动奖品

你最近一次“任性做自己”是什么时候?
在看+点赞+留言三连,随机抽1名幸运糖精送兰芝隔离1份,次日文末置顶留言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