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对山来崖对崖,蜜蜂采花深山里来。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谭晶来龙华了,还跟深圳山歌队的成员一起合唱《弥渡山歌》。10月12日,青年歌唱家谭晶闪现深圳,上午去了龙华观澜古墟,下午去了南山蛇口邮轮母港,与市民唱歌互动。
山歌传情:跟着非遗传承人“咬字学唱”
当天上午,谭晶一袭白衣长裤,从观澜古墟南广场下车,并随后经观澜大街步入古墟。来自深圳市客家山歌协会的会员们唱起客家山歌,欢迎谭晶的到来。“郎系有心妹有心,唔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开路,水深自有探桥人。”谭晶饶有兴趣地听大家唱歌,并表示自己也曾学过少数民族山歌。面对山歌队的合唱邀请,谭晶欣然应允,与众人同唱《弥渡山歌》,现场满是欢声笑语。

在观澜古墟,谭晶还与市级非遗项目观澜客家山歌传承人房运良交流互动。“想不想学客家山歌?”已86岁高龄的房运良十分高兴,询问谭晶是否有兴趣学客家山歌,得到肯定回答后,房运良便开启了现场教学。“阿哥送妹送到竹头下,露水茫茫竹叶遮。竹叶遮哥哥遮妹,崖比阿妹坐底下。”四句客家山歌,让谭晶直呼“有难度”。

“我得慢慢学。”谭晶表示,客家话有独立语言体系,和粤语、闽南话都不同,“我第一次听客家山歌,也感受到了客家山歌非常诙谐的一面,歌中藏有亲情、爱情,非常有意思。”谭晶认为歌手学唱山歌最大的障碍是语言,“你需要学这种语言的韵味。得知道咬字的发音在哪儿、韵味在哪儿,这样唱出来才好听。”
此外,谭晶还主动求教客家话发音,不仅学会说“崖名喊谭晶”(我的名字叫谭晶),连自己“谭哈哈”的外号,也特意问了客家话说法,镜头前的互动格外亲切。
下午,在南山蛇口邮轮母港一层(出发大厅)“南山·即刻音乐现场”活动现场,谭晶与市民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共同完成粤语经典歌曲的即兴演绎。

打卡文化景点,邀请深圳市民用音乐传递美好
在龙华,除了与传承人互动外,谭晶还实地探访了古墟多处文化场景,如步入“茶山酒肆”体验非遗刘茂琰潮州工夫茶艺,在鲜花装点成“深圳”字样前“比心”拍照打卡、体验“变装”、在皆得所愿国潮咖啡馆留影等。她表示自己是首次来龙华,踏入观澜古墟,她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年代感,“有浓厚的文化韵味”。
这一趟古墟行,谭晶表示非常高兴有机会近距离领略本土客家山歌的感染力和文化魅力。“还是要多听一些。国内有许多这种好听的山歌、民歌,非常原生态,也非常宝贵。”面对如今客家山歌面临传承难题,谭晶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提出了客家山歌传承的新思路。“我之前在福建做过南音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把传统南音元素融入流行歌曲里,没想到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欢。”谭晶表示客家山歌也可以尝试与流行音乐结合,加入rap、电子等年轻人喜欢的元素,以更具感染力的演绎,让更多年轻人听见、爱上。她表示未来若有机会,会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融入客家山歌元素,助力非遗传承。
活动结束,谭晶还为深圳市民送上惊喜“彩蛋”——11月22日,她将在龙岗区大运中心体育馆举办2025“歌如少年”全国巡回演唱会(深圳站)。她笑着发出邀约:“希望更多深圳朋友能来到现场,感受音乐传递的美好。”
采写/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陈荣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