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曾在荧幕上光彩照人的女演员,如今只剩下微信朋友圈这方寸之地可以发声,在数字时代的中国,这无异于一座孤岛。
“在中国,我就一个微信朋友圈还活着,别的平台全部封号。”袁立近日的这句自白道出了她数字生存的窘境。从微博到抖音,从视频号到小红书,她的账号一个接一个消失,即使申诉提交身份证证明自己是袁立本人,也得不到解封。
这位曾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塑造了经典角色杜小月的演员困惑地问:“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不像是得罪人了呀?我到底得罪谁了?”
在各大社交平台纷纷关闭其账号的今天,她的公益事业仍在继续——救助尘肺病农民的行动从未停止。这位被多方禁言的女演员,是数十万尘肺病农民工心中最有力的代言人。

01
袁立的社交账号被封禁已经不是第一次。2020年3月,她的账号被永久封禁,平台给出的理由是“发布的内容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当时网上还传出她本人小号晒出的封号截图。
封号前,她曾因在微博上发长文谈论宗教信仰而被强制删除内容。
更早之前,2017年参加浙江卫视《演员的诞生》节目时,她就因揭露节目组“黑幕”并质疑评委章子怡、宋丹丹等,一度遭到短暂禁言。批评与争议似乎总是伴随着她的网络足迹。
随着一个个平台关闭她的账号,袁立的声音被逐步压缩,最终只剩下微信朋友圈这唯一的发声渠道。

02
当袁立从荧幕淡出,她选择了另一条艰辛之路——救助尘肺病农民工的公益之路。
2015年7月,袁立作为“大爱清尘”公益基金志愿者,连续6天赴陕西秦岭山区探访尘肺农民。这次经历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在陕南山区,她发现许多农民认识她,亲切地称她为“杜小姐”“杜老师”——他们对《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杜小月探访黑煤窑、救助矿工的情节记忆犹新。袁立忽然觉得,这一切似乎是命运的安排。
“我本来没想这么深地走进去。但是我去了,看到了,和他们建立了联系,我愿意为他们做事。”袁立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坚持。在湖北山乡探访时,她不停地去当地银行取钱,单日取款5万元的上限,三天内个人捐款超过10万元。
2019年,袁立公开表示:“这两个月我的捐款,还有一些散的不计。三个月40万不是太小的数目。”她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清晰的捐赠票据,抬头为“公益事业捐赠统一票据”,专款专用。
捐款背后是无数个触动人心的故事:她为尘肺病患者范传兴的孩子提供学费;她拥抱着因尘肺病失去儿子的70岁老人一同哭泣;她探访几乎失明又患乳腺癌的寡妇厍隆燕。
2018年1月,袁立获得“2017中国慈善名人榜TOP30”第8位。她明确表示:“我不是哪个机构的代言人,我只是尘肺病农民的代言人。”
需要说明的是:袁立并不是一个拿过天价片酬的女演员,由于性格的原因,她近年的工作机会也不多。

03
袁立身上贴着多重标签:演员、公益人、打假人、虔诚信仰。正是这些标签的交织,让她陷入重重争议。
她曾经在微博上直言不讳地批评演员行业缺乏基本保障:“演员行里没有三险一金的保障,中国的演员工会就如同一个摆设一般。”这种直率言论引发了网友互动,也为她招来了麻烦。
崔永元曾劝她关闭微博,但她并未听从。
袁立的问题在于将“虔诚信仰者”与“演员”身份结合起来。她曾在社交平台上发表关于信仰问题的文章被删除,对此表示强烈不满。2020年2月疫情期间,当她转发美国驻沪总领事馆发布的救助信息时,又被部分网友质疑“崇洋媚外”。
信仰表达与公益行动的界限,成为袁立面临的最大困境。一旦贴上“宗教”的标签,无论她做什么,似乎都笼罩在这层阴影下。然而她的尘肺病救助工作却是实实在在的,超越了信仰的界限。
04
在今天的舆论环境下,我们似乎忘记了袁立也曾是社会正能量的代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袁立在博客上发表《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感人文章,引发巨大反响。
她不仅捐出20万元个人存款,还参加赈灾义演追加捐赠10万元。在捐赠现场,她动情地表示:“如果我现在没有在拍戏,我真想做一名志愿者到抗震一线去,我也想用我的双手和大家一起救人。”
袁立当时还表达了想收养地震孤儿的愿望。她的言行感动了无数人,现场许多观众眼中噙满泪水。这份对国家和人民的爱,与她后来救助尘肺病农民的行动一脉相承。
公众人物的言论边界究竟在哪里?当袁立因质疑节目组、表达信仰、参与社会讨论而屡遭禁言时,我们是否也在失去一种珍贵的声音多样性?
袁立曾感慨:“在一个视频时代网络信息时代,失去所有自媒体账号,这就等同于坐牢。” 在数字化生存成为基本需求的今天,全面封禁一个人的社交媒体账号,无异于剥夺其在公共空间的存在权。

05
袁立曾坦言:“我不能长期爱人而不被人爱。”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公益践行者的心声——她在给予关爱的同时,也需要获得社会的基本认可与尊重。
尘肺病农民的代言人,这个身份凝聚了袁立近年来的主要人生价值。据“大爱清尘”保守估算,中国累计尘肺病患者已达600万人,其中90%是农民。袁立通过自己的行动让这个被忽视的群体进入公众视野,她亲自下乡走访,自掏腰包救助,这份坚持值得尊重。
在回应质疑时,袁立曾坚定地表示:“我帮助尘肺病人,上山下乡,上班管理,非但不收一分钱工资,还时不时自己捐款。”对于那些质疑她作秀的声音,事实胜于雄辩——如果这是作秀,那么这种“秀”作得何其艰难。
袁立不是完美无缺的公众人物,她的言论有时引起争议,她的信仰表达有时引发质疑。但一个社会应该能包容不同的声音,只要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袁立完全有权利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思想。
这位曾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捐出20万元并呼吁“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女演员,这位走访过无数尘肺村、三个月捐出40万元救助农民工的公益人,今天只剩下一方朋友圈可以发声。
袁立曾为一位尘肺病患者填写救助登记表时轻声说:“别怕,我们来了。” 今天,当她的声音被一个个平台屏蔽时,我们也该对她说:“别怕,你可以说话。”
让她说话,天塌不下来!
让她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自由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天塌不下来。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完全可以做到的事。
—– THE END——